
新湖南客戶端3月4日訊(通訊員 馮夏穎)為嚴格落實上級財政政策,大盛鎮財政所主動求新,實行“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全面提升鄉鎮財政理財水平和服務效能,打開鄉鎮財政工作新局面。
下好“先手棋”,推進“優質管財”。堅持依法依規依程序辦事,公開公平公正用權,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功能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業務流程標準化、制度建設規范化、干部隊伍知識化、服務管理高效化“六化”財政所建設。
建章立制。依托上級財政政策,建立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制度,健全鄉鎮財政業務操作全流程,完善鄉鎮財政崗位設置,既讓制度“上墻”,更讓制度“入心”。確保財政所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循,提高效率,提升財政所規范化程度。
強化隊伍。細化崗位分工,明確崗位職責,制定業務學習計劃,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和廉政教育,將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貫穿財政工作全過程,嚴格貫徹執行財經法規和紀律。
改換新顏。在高標準、實用性強、節儉搞建設的基礎上,完善財政所功能設施,更新財政服務窗口,實現集中辦公“一門式”、貼心服務“一條龍”,大力提高辦事項率和服務質量。
打好“組合拳”,推進“科學理財”。始終把“科學理財、節儉用財”作為主線,推動鄉財工作轉型升級。從嚴執行預算管理。嚴格按照縣級財政下達的指導性文件和預算編制文本編制鄉鎮財政預算,建立鄉鎮預算管理基礎信息數據資料臺賬,鄉鎮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嚴格鄉鎮預算編報程序,基本支出實行定員定額管理,堅決“做到撥款有預算、支出有計劃”,兜牢“三保底線”。
科學細化財務管理。嚴格執行鄉鎮財政收支兩條線管理,嚴格執行財務報賬程序,嚴格遵守國庫集中支付相關制度,規范財政票據管理,強化“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只增不減”原則,執行政策到位,實行村賬鄉代管,分村設置賬套,規范會計處理。
底層強化資金監管。完善項目資金臺賬管理,設置鄉鎮財政陽光公示欄,做到公布地點公眾化、公布形式專欄化、公布內容通俗化。落實“互聯網+監督”,定期對村級財務進行公開,切實下村走訪入戶,做好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強化工程竣工驗收和績效評價,按要求開展監督檢查,暢通群眾監管反饋渠道,底層強化資金監管。
守好“錢袋子”,推進“陽光惠財”。用“制”強化執行,加強對財政補貼農民資金存折卡到戶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禁村組干部或他人代領農民補貼存折,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代領補貼資金,實行取款有身份證明制度,確保財政補貼農民政策落到實處。
用“實”推進惠農。有序推進“湖南省惠農補貼惠農卡”的發放工作,通過立體化、多渠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宣傳財政惠農政策,讓財政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財政所定期入戶,核實惠農資金發放情況,和群眾當面算“補貼賬”,讓群眾有看得見的獲得感。
用“心”陽光服務。設立陽光公示欄,及時公開公示,增強鄉鎮財務管理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提供“一站式”財政服務,建立來訪群眾接待責任制,堅持做好服務,讓群眾滿意,辦好民生實事。
責編:何璐
一審:何璐
二審:王坤
三審:張明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